易賢網培訓資料行測常識判斷人文常識——第二節(jié)文化常識
來源:易賢網 閱讀:59327 次 日期:2010-04-12 15:45:23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易賢網培訓資料行測常識判斷人文常識——第二節(jié)文化常識”,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考  情  分  析


文化常識的豐富程度是一個人人文素質高低的重要體現(xiàn),因此文化常識也是歷年公務員考試的必考內容。文化常識浩如煙海,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全掌握的。但是公務員的考查范圍還是有跡可循的,歷年考試,文化常識多是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中國文學常識為主,有對文學常識和傳統(tǒng)文化直接考查的,也有寓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于文學中,需要分析判斷的。因此考生在復習的過程中二者皆不可廢。另外,世界文學常識方面也要有所涉獵,對重要作家及其作品需要有所了解。文化常識的豐富需要歲月的沉淀與時間的積累,考生在平時的學習中要注意留心記憶,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內涵。

考點分類專家講堂

第一講   中國文化

高頻考點

考點釋義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及與節(jié)日相關的風俗、詩歌,中國文學的基本常識及歷代著名文人及其重要代表作品是考查的重點。考查的方式不僅有傳統(tǒng)的記憶,還包括對中國文化與中國文學的分析、鑒賞,這就需要考生在復習過程中要觸類旁通,擴展知識面,將知識融會貫通,學以致用。重要詞條

(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寒食——我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節(jié)日里嚴禁煙火,只能吃寒食。相傳,春秋時晉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國君后,大封功臣,獨未賞介子推。子推便隱居山中。重耳聞之甚愧,為逼他出山受賞,放火燒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燒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飯,追念子推,表示對自己過失的譴責。因寒食與清明時間相近,后人便將寒食的風俗視為清明習俗之一。

清明——我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此時天氣轉暖,風和日麗,“萬物至此皆潔齊而清明”,清明節(jié)由此得名。其習俗有掃墓、踏青、蕩秋千、放風箏、插柳戴花等。歷代文人都有以清明為題材入詩的,例如,杜牧的《清明》、宋之問的《途中寒食》及黃庭堅的《清明》等。

端午——我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又稱端陽、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儀式,因“五”與“午”同音,農歷五月初五遂成端午節(jié)。一般認為,該節(jié)與紀念屈原有關。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盡,于是人們以吃粽子、賽龍舟等來悼念他。端午習俗有喝雄黃酒、掛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驅“五毒”等。

七夕——我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又稱乞巧節(jié)。相傳每年七月初七晚上,織女與牛郎將在鵲橋相會,婦女趁織女與牛郎團圓之際,擺設香案,穿針引線,向她乞求織布繡花的技巧。秦觀的《鵲橋仙》,杜牧的《七夕》,《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等都是詠誦七夕的名篇。

中秋——我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又稱團圓節(jié)。農歷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稱中秋。圓月帶來的團圓的聯(lián)想,使中秋節(jié)更加深人人心。唐代將嫦娥奔月與中秋賞月聯(lián)系起來后,更富浪漫色彩。中秋節(jié)的主要習俗有賞月、祭月、觀潮、吃月餅等。歷代詩人以中秋為題材做詩的很多,主要有李白的《月下獨酌》,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秋月》,王建的《十五夜望月》,米芾的《中秋登樓望月》等。

重陽——《易經》將“九”定為陽數(shù),兩九相重,故農歷九月初九為“重陽”。重陽時節(jié),秋高氣爽,風清月潔,故有登高望遠、賞菊賦詩、喝菊花酒、插茱萸等習俗。詠誦重陽的詩歌主要有毛澤東的《采桑子·重陽》、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李清照的《醉花陰》、王勃的《蜀中九日》等。

春節(jié)——我國傳統(tǒng)習俗中最隆重的節(jié)日。此節(jié)乃一歲之首。古人又稱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稱春節(jié),是在采用公歷紀元后。古代“春節(jié)”與“春季”為同義詞。春節(jié)習俗一方面是慶賀過去的一年,另一方面又是祈祝新年快樂、五谷豐登、人畜興旺,多與農事有關。迎龍舞龍是為取悅龍神保佑,風調雨順;舞獅源于威懾糟蹋莊稼、殘害人畜之怪獸的傳說。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接神、敬天等活動已逐漸淘汰,燃鞭炮、貼春聯(lián)、掛年畫、耍龍燈、舞獅子、拜年賀喜等習俗至今仍廣為流行。

除夕——農歷十二月晚,家家擺上豐盛的菜肴,全家團聚吃“年飯”。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謎下棋,嬉戲游樂,謂之“守歲”。零點時,眾人爭相奔出,在庭前攏火燃燒(古稱“庭燎”,取其興旺之意),并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之時搶先放出三個“沖天炮”,以求首先發(fā)達,大吉大利。此時,爆竹聲、歡叫聲響成一片,一派“爆竹聲中除舊歲”的景象。

二十四節(jié)氣——我國古代歷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人根據(jù)太陽一年內的位置變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數(shù)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個月中,以反映四季、氣溫、物候等情況,這就是二十四節(jié)氣。每月分為兩段,月首叫“節(jié)氣”,月中叫“中氣”。為了便于記憶,人們編出了歌謠:“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毕闹涟滋熳铋L,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稱夏至、冬至為至日。

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農歷以正月、二月、三月為春季,分別稱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為夏季,分別稱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類推。

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稱。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古人以此作為年、月、日、時的序號,叫“干支紀法”。

永字八法——“永”字具有漢字的八種基本筆畫:點、橫、豎、撇、捺、折、鉤、提。

陽文陰文——我國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筆畫凸起的叫陽文,凹下的叫陰文。

五聲——也稱“五音”,即我國古代五聲音階中的宮、商、角、徵(zhǐ)、羽五個音級。

文房四寶——舊時對筆、墨、紙、硯四種文具的總稱。

書法——中國傳統(tǒng)藝術之一,是以漢字為表現(xiàn)對象、以毛筆為表現(xiàn)工具的一種線條造型藝術。漢字經歷了篆、隸、楷等發(fā)展階段,技法日精,在文字書寫的點畫篇章之間,表達出作者的性格、情感、意趣、素養(yǎng)、氣質等精神因素,遂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用筆、結構、章法為書法之大要。從商周甲骨文、兩周金文、秦篆、漢隸,以及魏晉到唐宋楷、行、草,書體繁復,流派眾多,涌現(xiàn)了王羲之、顏真卿、懷素等偉大的書法家,留下了《蘭亭序》、《自敘帖》等珍貴書法遺產。

歲寒三友一一指古詩文中經常提到的松、竹、梅。

花中四君子——指古詩文中常提到的梅、竹、蘭、菊。

(二)先秦文學

四書五經——“四書”指《論語》、《孟子》、《中庸》、《大學》。儒家經典“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傲洝庇址Q六藝,在“五經”后增加《樂》即構成六藝。

《詩經》——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shù)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詩經》的體例是按照音樂性質的不同來劃分的,分為風、雅、頌三類。

莊子——名周,世稱南華真人,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莊子》,又名《南華經》,現(xiàn)存33篇。屬諸子哲理散文,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對后世文學有很大影響。

屈原——名平。我國第一位愛國主義、浪漫主義詩人,開創(chuàng)楚辭新詩體,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天問》、《九章》等。西漢劉向編成《楚辭》一書,以屈作為主,因具有濃厚的楚國地方色彩,故稱“楚辭”,后世稱這種詩體為“楚辭體”、“騷體”,開創(chuàng)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傳統(tǒng)?!对娊洝分械摹秶L》和《離騷》并稱“風騷”,成為“文學”的代名詞。

(三)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

司馬遷——字子長,別稱太史公。與司馬光并稱“史界兩司馬”,與班固并稱“班馬”。主要作品有《史記》,又名《太史公書》,全書130篇,包括12本紀、8書、10表、30世家、70列傳?!妒酚洝肥菤v史散文,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開創(chuàng)本紀、世家、列傳、表、書五種體例,被譽為“實錄、信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學“雙璧”之一,前“三史、四史”之首。

班固——字孟堅,“班馬”之一。主要作品有《漢書》。開創(chuàng)斷代的紀傳體史書體例,前“三史、四史”之一。

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短歌行》、《觀滄?!?,曹丕的《典論·論文》,曹植的《名都篇》、《白馬篇》、《洛神賦》都很有名。

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璃、應場、劉楨。

竹林七賢——阮籍、嵇康、山濤、劉伶、王戎、向秀、阮咸。

陶淵明——陶淵明,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謚靖節(jié),我國第一位杰出的田園詩人。有《陶淵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飲酒》等。

劉勰——劉勰,字彥和,晚年為僧,法名慧地。主要作品《文心雕龍》,是我國第一部文藝理論專著。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yōu)闇剩?/div>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聯(lián)系電話:0871-65317125(9:00—18:00)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526150442(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