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學工作已經(jīng)盡心盡力,仍未實現(xiàn)盡善盡美。
本學期我任課15節(jié),再加上早讀輔導、閱讀輔導、午間輔導,共有21節(jié)課,另外還擔任班主任,可以說是滿負荷運行了。我一學期能夠堅持出滿勤,干滿點,還經(jīng)常自覺加班備課,批改作業(yè)。從“勤”這一點來說,是做得不錯的。
從工作績效來說,我的班級學生的學業(yè)成績還算不錯,歷次考試均達到或超過市監(jiān)控目標。學生能夠愛學習,享受學習,并且獲得學習方法指導與思維訓練。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他們也獲得精神成長。
尤其值得欣慰的是兩點:1、我指導學生寫隨筆,堅持給學生評改留言,不少學生形成了良好的習慣。日記發(fā)揮了它強大的育人功能,既可以溝通情感、交流思想,又可以促進反思、輔助管理。2、我特別注意對學生的實踐活動的指導,所兼任的小學科教學也是一絲不茍。配合各種節(jié)慶(婦女節(jié)、清明節(jié)、勞動節(jié)、母親節(jié)、兒童節(jié))而舉行的主題班隊會,提高了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強化了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意識,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也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養(yǎng)蠶小組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更濃;手抄報的合作制作、小記者的采訪報道使學生的綜合能力更強。
當然,由于我是個慢性子,信奉懷柔,對學生的管理有點松,工作效率不高,常有事倍功半的感覺。工作也有不足的地方,尤其是對幾個學困生的轉化還做得不好,深感慚愧。
二、 讀書學習已經(jīng)求真求實,鉆研仍未做到深刻。
我總算個讀書人,所以讀書學習是我的本分,本來也不值得說。但是學校對這件事很重視,專門發(fā)了幾本書,還要求寫心得,這就不得不匯報一下了。
除了讀學校規(guī)定的書目外,我還讀了一些書:《畢淑敏散文》、《余秋雨人生哲言》、《于丹論語心得》、《于丹莊子心得》《知心熱線》(于勤咨詢手記)、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讓孩子戴上博士帽》、《發(fā)現(xiàn)母親》、《站起來》等。這些書,有的給了我精神上的富足,有的給了我觀念上的沖擊,也有給了我方法上的指導。另外,我每天的網(wǎng)絡瀏覽也是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名家博客、精品博客有他的引領作用,而來自家長與同行的碰撞與分享也給我許多啟發(fā)與鼓勵。正是它們,使我總覺得有源頭活水,生活和工作精神倍增。書雖然讀了一些,但鉆研的還不夠深刻,我的時間利用效率總是不高,也許是老了吧。
三、 教學科研已經(jīng)勤苦用心,水平仍未明顯進步。
學校主要是從公開課與論文撰寫兩方面考核教科研工作,現(xiàn)在又加上教育博客。對于公開課,我是比較畏難的,一來本身形象不是很光鮮,二來口語表達不是很動聽。所以我的教科研主要是讀而思,思而行,行而寫,或者行而思,思而寫,思而讀。就是讀書——思考——記錄;行動——思考——記錄;或者行動——思考——讀書——記錄。這學期,我寫的隨筆有百余篇,數(shù)量是不少,發(fā)在博客上,也獲得了一些鼓勵。但是,我沒有向報刊投稿。本身個性比較內斂,不愛彰顯,也有點不自信,覺得自己的文章還不夠“賣錢”的水平。同時,我還有些脾氣,不愿將文章拿去接受專家的取舍,怕退稿被人家笑話。發(fā)在“教育在線”上呢,就沒有這個限制,自己想發(fā)就發(fā),覺得不好就隨時修改或者刪除。我就喜歡這個當家作主的自由勁兒。沒有專家的評論指點,水平當然也就不容易提高了。
說了不少了。時光易逝,來日可追,不盡人意之處且待明日吧!
更多信息請查看工作總結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