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D【解析】略。
2.B【解析】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簡稱WTO),它是現今最重要的國際貿易組織。用排除法很容易剔除A、C、D三項,A、C選項為政治組織,D項只協(xié)調發(fā)展中國家貿易,故而選擇B。
3.D【解析】文化素質與人文素質具有相當大的重疊性,不可同時選,依此可排除B、C兩項。農民的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相比,存在的問題更嚴重,且人文素質也部分地包括心理素質,據此,選D。
4.B【解析】黨的群眾路線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它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關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反復循環(huán)和無限發(fā)展的原理以及歷史唯物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的原理。黨的群眾路線是黨聯系人民群眾的正確途徑和方法。因此選擇B,其他皆與題意不符。
5.B【解析】用排除法很容易剔除A、C、D三項。耕地面積多少與農業(yè)結構調整與農民收入并沒有必然聯系,農業(yè)基礎地位并非僅由耕地面積來保障。
6.C【解析】與其他三項相比,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發(fā)生的時間最早。
7.D【解析】略。
8.A【解析】略。
9.D【解析】“恩威并用,寬猛相濟”是道家統(tǒng)治方式,是A項與法家統(tǒng)治方式B項的融合,是中國古代最有效的統(tǒng)治方式?!耙悦駷楸?,實行仁政”是儒家主張的統(tǒng)治方式,但止于理想,很難在現實中實施。
10.C【解析】黨中央把農村經濟工作的基本目標確定為“促進農民增收”,突出了“多予、少取、放活”的觀點。將100億元糧食補貼直接發(fā)放到農民手中,財政部已做出具體安排,集中分配于13個糧食主要產區(qū),取消農業(yè)稅,反映了我們在農村工作基本思路上“以人為本”的最新轉變。
11.B【解析】識記理解題,考查考生對中共中央關于“十一五”規(guī)劃(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建議的掌握程度。在當今世界,國際競爭主要是各國經濟實力的競爭,而經濟實力又取決于科學技術水平和人才素質。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和加大改革開放力度有助于提高科學技術水平和人才素質,但它們本身并不是決定因素。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則是為了建設節(jié)約型社會,離題意較遠。
12.C【解析】A、B、D三項都有助于建設節(jié)約型社會,但都是某個領域、環(huán)節(jié)、方面的具體的對策,在立論的層次上都低于C項,換句話說,C項具有更大的概括面、更強的政策效力。
13.B【解析】這是考查考生對重大政策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以及對公有經濟和國有經濟關系的掌握程度。公有經濟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國有經濟在當前我國資產總量中已不占優(yōu)勢,也不占主體地位。主體與主導的含義不同,主體有量的規(guī)定,即數量上占優(yōu)勢,主導則體現在質量上引導國民經濟的方向,A、D項排除。國有經濟的控制力是對整個國民經濟的控制力,而非對壟斷行業(yè)的控制力,況且,壟斷性不利于市場經濟的健康發(fā)展,也不應成為國有經濟的努力方向,C項不選。故只有B符合題意。
14.A【解析】我國《立法法》規(guī)定:沒有明確規(guī)定行為規(guī)范的內容,而授權某一機構進行具體規(guī)定的法律規(guī)范稱為委任性規(guī)范,故而選擇A。委任性規(guī)范是指內容尚未確定,而只規(guī)定某種概括性指示,由相應國家機關通過相應途徑或程序加以確定的法律規(guī)則。確定性規(guī)范是指內容本已明確肯定,無須再援引和參照其他規(guī)則來確定其內容的法律規(guī)則。準用性規(guī)范是指內容本身沒有規(guī)定人們的具體行為模式,而是可以援引或參照其他相應內容規(guī)定的規(guī)則。義務性規(guī)范是要求人們必須作出一定行為,承擔一定義務的法律規(guī)范。
15.A【解析】流水線主要體現在提高勞動生產率、節(jié)約勞動,與節(jié)約資本、產品創(chuàng)新型、市場創(chuàng)新關聯性不大,故而選擇A。
16.B【解析】此題為識記理解題。聯合國宗旨是為了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發(fā)展,知道這點選B項就順理成章了。其他幾個文件都是戰(zhàn)爭末期(但戰(zhàn)爭還未結束)發(fā)布的,主要目的是加快同盟國勝利的步伐,故離題意較遠。
17.D【解析】略。
18.C【解析】略。
19.A【解析】略。
20.C【解析】通過一部分人的先富帶動大多數人的后富,“一部分人”就與“大多數人”聯系了起來,由先富到后富,又體現了發(fā)展性。
21.B【解析】略。
22.C【解析】英國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的主要原因是想改變英國對華貿易逆差的不利局面,借機打開中國市場。保護鴉片貿易只是直接動機,爭取外交主動權根本無從談起。英國沒有侵占中國大片領土,侵占香港也主要是尋找對華貿易的據點。
23.A【解析】略。
24.A【解析】略。
25.C【解析】屬人主義原則是指一國法對該國國民及其行為可以適用的原則,不論該國國民身處何處。屬地主義原則是指一國法對所有在該國領域內的人及行為可以適用的原則,而不論這個人是否是該國國民。保護主義原則是指以維護本國利益作為是否適用本國法律的依據,任何侵害了本國利益的人,不論其國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該國法律的追究。所以C項正確。折中主義原則是指以屬地的原則為主,與屬人主義、保護主義相結合的原則,既要維護本國利益,堅持本國主權,又要尊重他國主權,照顧法律適用中的實際可能性。
26.C【解析】資本周轉時間由資本的生產時間和流通時間構成。
27.D【解析】略。
28.A【解析】A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只能進行純獲益的行為;B、C為限制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應為效力待定,不能絕對否定其效力?!逗贤ā返谒氖邨l規(guī)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后,該合同有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態(tài)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法定代理人追認。
29.D【解析】《公司法》第七十二條第二款規(guī)定:“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股東應就其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征求同意,其他股東在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30日未答復的,視為同意轉讓,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的,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不購買的,視為同意轉讓。”新《公司法》第三十八條刪除了股東會對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出資作出決議的職權,即股東向股東以外第三人轉讓股權時,不需要履行股東會的決議程序,只需股東將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征求意見。書面通知的轉讓事項應當包含擬受讓人、擬轉讓價格、合同價款、支付方式等,以便其他股東作出合理判斷行使優(yōu)先購買權。
30.C【解析】《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七條第二款規(guī)定:政府及其所屬部門不得濫用行政權力,限制外地商品進入本地市場,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場。第十一條規(guī)定,低于成本價格銷售鮮活商品;抽獎式的有獎銷售,最高獎的金額不超過五千元,不屬不正當競爭。
二、不定項選擇題
31.ABC【解析】勞動密集型產業(yè)與資源節(jié)約、環(huán)境保護沒有必然聯系。
32.D【解析】中央文件提出要“形成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
33.ABC【解析】“接受多方面的監(jiān)督”內涵外延不明確,D項不宜選。
34.AB【解析】《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第十條第九項規(guī)定:“公文除‘會議紀要’和以‘電報’形式發(fā)出的以外,應當加蓋印章?!彼?,正確選擇是A項“會議紀要”和B項“電報”。
35.BD【解析】此題考查考生對通貨膨脹本質和表現的理解和掌握。通貨膨脹是指紙幣的發(fā)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從而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經濟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于社會總供給,即A項。它通常表現為紙幣貶值,物價上漲,即C項,購買力降低。與通貨膨脹恰恰相反,通貨緊縮通常表現為物價低迷,即D項,大多數商品和勞務價格下跌。它的實質是社會總需求持續(xù)小于社會總供給,商品賣不出去,導致存貨增加,即B項。
36.ABD【解析】這是一道多項選擇題。此類考題考查考生對概念掌握的準確性。互相監(jiān)督不能用在社會個人當中。
37.ABD【解析】《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四條規(guī)定,消費者和經營者發(fā)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1)與經營者協(xié)商。(2)請求消費者協(xié)會調解。(3)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4)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xié)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本題中當事人之間并未達成仲裁協(xié)議)。(5)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38.ABCD【解析】我國是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國家,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之間的關系是: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由此可推斷出正確的選項為ABCD。
39.ABC【解析】能夠對內地經濟發(fā)展起帶動和輻射作用的是三大城市群:珠三角、長三角、環(huán)渤海城市群。東北地區(qū)尚未形成大規(guī)模的城市群。
40.BCD【解析】平權型法律關系,即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相互間沒有隸屬關系。在各個部門的法律關系中,民事法律關系是最典型的平權型法律關系,B、C、D項都是民事法律關系,所以屬于平權型法律關系。A項屬于隸屬型法律關系,即法律關系主體之間是相互隸屬的,一方服從于另一方。行政法律關系是最典型的隸屬型法律關系。
41.ABCD【解析】促進城鄉(xiāng)協(xié)調發(fā)展的機制在于改變城鄉(xiāng)二元結構的發(fā)展機制,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xiāng)的投入機制,全社會勞動力的就業(yè)機制以及國民收入分配的協(xié)調機制,故而選擇ABCD。
42.ABD【解析】辯證法認為世界是相互聯系、發(fā)展變化的,事物的內部矛盾是發(fā)展的根本動力。“有無相生,難易相成”,“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皆體現了辯證法思想?!疤觳蛔?,道亦不變”是形而上學的思想。形而上學將世界看做是彼此孤立、不變、靜止的,或者把變化看做是某種外力作用而產生的量變。
43.ABCD【解析】依法治國是屬于上層建筑的政治領域,它與民主政治、社會文明與社會穩(wěn)定是密切相關的,依法治國的經濟基礎是市場經濟。故而選擇ABCD。
44.C【解析】略。
45.AD【解析】地理環(huán)境是人類物質生活的必要條件,通過物質生產制約社會發(fā)展。BC兩項的說法太絕對,故而選擇AD。
46.AB【解析】清明祭祖已是常識,春節(jié)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的活動。中秋節(jié)與重陽節(jié)與祭祖祭神基本無涉。
47.BC【解析】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的規(guī)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不包含司法權與執(zhí)法權。
48.AB【解析】略。
49.A【解析】財政政策的穩(wěn)定性強,有“內在穩(wěn)定器”之稱,故而選擇A。
50.ABD【解析】法律關系的客體就是法律關系主體之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事物或標的,具體包括物、非物質財富和行為這三大類,但法律關系客體不包括自然人,所以,A、B、D分別是物、非物質財富和行為,C項不正確。
三、案例分析題’
(一)
5l.ABCD【解析】《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一條規(guī)定,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并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所以,A項正確。《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規(guī)定,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yè)、吊銷許可證或者執(zhí)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對于個人來說,2000元以上的罰款屬于較大數額,應當有權要求舉行聽證。所以,B項正確?!缎姓幜P法》第三十二條規(guī)定,當事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所以,C項正確?!缎姓幜P法》第三十九條規(guī)定,行政機關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的規(guī)定給予行政處罰,應當制做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不服行政處罰決定,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所以,D項正確。
52.A【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條規(guī)定,違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從重處罰:(1)有較嚴重后果的;(2)教唆、脅迫、誘騙他人違反治安管理的;(3)對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證人打擊報復的;(4)6個月內曾受過治安管理處罰的。本案發(fā)生在6個月之后,不適用加重處罰的條件,所以,A項正確。
53.D【解析】人民政府設立的下屬機構稱為派出機關,而人民政府工作部門設立的下屬機構才稱為派出機構。在我國現行的行政管理體制中,派出機關主要有三類:省人民政府派出的行政公署,區(qū)人民政府派出的街道辦事處和縣人民政府派出的區(qū)公所。而派出機構則比較多,如公安局派出的派出所,工商局派出的工商所,等等。所以,D項正確,C項錯誤。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組織和受委托的組織的條件是具有管理公共事務的職能的非政府組織,是國家機關以外的社會組織。而派出所屬于國家行政機關,而非社會組織,因此,A、B不正確。
54.AB【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十五條規(guī)定,對政府工作部門依法設立的派出機構依照法律、法規(guī)或者規(guī)章規(guī)定,以自己的名義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設立該派出機構的部門或者該部門的本級地方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所以,楊某可以向乙縣公安局和乙縣人民政府申請復議,A、B兩項正確。
55.BCD【解析】《行政復議法》對于是否可以適用調解無明確規(guī)定,所以在理論上也認為辦理復議案件一般不適用調解。所以,A項不選?!吨腥A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十條規(guī)定,同申請行政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作為第三人參加行政復議。所以,B項正確。《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二十七條規(guī)定,行政復議機關在對被申請人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時,認為其依據不合法,本機關有權處理的,應當在30日內依法處理;無權處理的,應當在7日內按照法定程序轉送有權處理的國家機關依法處理。處理期間,中止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審查。所以,C項正確。《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二十八條規(guī)定,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應當對被申請人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提出意見,經行政復議機關的負責人同意或者集體討論通過后,按照下列規(guī)定作出行政復議決定: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決定撤銷、變更或者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決定撤銷或者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可以責令被申請人在一定期限內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所以,D項正確。
(二)
56.D【解析】《民法通則》第二十三條規(guī)定,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他死亡:(1)下落不明滿4年的;
(2)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從事故發(fā)生之日起滿2年的。所以,D項正確。
57.AD【解析】顧某被宣告死亡,判決宣告之日為其死亡的日期,財產發(fā)生法定繼承。繼承法規(guī)定:法定繼承中的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后,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yǎng)子女和有撫養(yǎng)關系的繼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養(yǎng)父母和有撫養(yǎng)關系的繼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yǎng)兄弟姐妹、有撫養(yǎng)關系的繼兄弟姐妹。所以,顧某的父親、養(yǎng)女可以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A、D正確,顧某的妹妹是第二順序繼承人,在第一順序繼承人存在的情況下無繼承權,顧某的侄子無繼承權,B、C錯誤。
58.D【解析】《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被宣告死亡的人與配偶的婚姻關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滅。死亡宣告被人民法院撤銷,如果其配偶尚未再婚的,夫妻關系從撤銷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復;如果其配偶再婚后又離婚或者再婚后配偶又死亡的,則不得認定夫妻關系自行恢復。所以,D項正確。
59.C【解析】《民法通則》第二十四條第二款規(guī)定,有民事行為能力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間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所以,該合同有效。
60.BD【解析】《民法通則》第二十五條規(guī)定,被撤銷死亡宣告的人有權請求返還財產。依照繼承法取得他人財產的公民或者組織,應當返還原物;原物不存在的,給予適當補償。所以,B、D正確。
四、綜合分析題
(一)
61.ABCD【解析】從上述材料胡錦濤就聯合國發(fā)展所提出的幾點建議中,可得出正確答案。
62.B【解析】記憶型題目,當前聯合國改革的重點是:關注發(fā)展、安全和人權。
63.AC【解析】從上述材料“促進普遍發(fā)展、實現共同繁榮,符合各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可得出正確答案,B、D與題意不符。
64.D【解析】在這里,南與北不是簡單的地理方位問題,而是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的代名詞?!澳稀敝赴l(fā)展中國家,“北”指發(fā)達國家。
65.AC【解析】當今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fā)展,所以選擇AC。
(二)
66.D【解析】簡單的數學運算題。
67.CD【解析】在可以預見的相當長時期內,我國的勞動力供給總量是不可能降低的,相反,還會進一步提高。故不能選A項。經濟增長與就業(yè)之間的彈性系數越高,說明每增長一個百分點所創(chuàng)造的就業(yè)崗位越多,反之,越低。因此不能選B。經濟增長可以增加就業(yè)崗位。故本題只能選CD。
68.C【解析】價格主要由供求關系決定。前兩組材料主要反映了我國勞動力市場供遠大于求的緊張情況。
69.ABC【解析】用排除法很容易剔除D項,因為用人單位情況千差萬別,難以制定出統(tǒng)一的用人政策。其他三種說法本身沒有問題,題干也沒有特定的限定條件,故都可以選。
70.ABC【解析】用排除法很容易剔除D項。其他三種說法本身沒有問題,故都可以選。
(三)
71.BC【解析】《行政許可法》第二十九條規(guī)定:“申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提出行政許可申請。但是,依法應當由申請人到行政機關辦公場所提出行政許可申請的除外。沒有必須要代理人申請的規(guī)定。行政許可申請可以通過信函、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方式提出?!钡谌粭l規(guī)定,申請人申請行政許可,應當如實向行政機關提交有關材料和反映真實情況,并對其申請材料實質內容的真實性負責。D找不到依據,可能與行政復議申請混淆。
72.ABCD【解析】《行政許可法》三十二條規(guī)定,行政機關對申請人提出的行政許可申請,應當依據以下情況分別作出處理:(1)申請事項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許可的,應當即時告知申請人不受理。(2)申請事項依法不屬于本行政機關職權范圍的,應當即時作出不予受理的決定,并告知申請人向有關行政機關申請。(3)申請材料存在可以當場更正的錯誤的,應當允許申請人當場更正。(4)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應當當場或者在5日內一次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即為受理。
73.B【解析】A錯,《行政許可法》四十八條第二項規(guī)定:“聽證應當公開進行”;CD錯,《行政許可法》第四十七條第二款規(guī)定,申請人、利害關系人不承擔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費用。
74.BCD【解析】《行政許可法》第四十七條第一款規(guī)定:“……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在被告知聽證權利之日起5日內提出聽證申請的,行政機關應當在20日內組織聽證?!钡谒氖藯l第一項規(guī)定,行政機關應當于舉行聽證的7日前將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通知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必要時予以公告。第四十五條規(guī)定,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許可決定,依法需要聽證、招標、拍賣、檢驗、監(jiān)測、檢疫和專家評審的,所需時間不計算在本節(jié)規(guī)定的期限內。
75.ABC【解析】ABC?!缎姓S可法》第三十八條第二款規(guī)定,行政機關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許可的書面決定的,應當說明理由,并告知申請人享有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的權利。
(四)
76.C【解析】從政治學角度講,無產階級政黨的權力來源于人民,是基本的政治概念;從法學角度講,我國憲法規(guī)定,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所以C項是正確的。
77.ABC【解析】用排除法去掉D,A、B顯而易見,C與A、B是交叉關系。
78.AB【解析】“不是與生俱來”等同于A,“不是一勞永逸的”等同于B?!安皇且粍谟酪莸摹辈坏扔贒,C不符合題意。D的表述在習慣上不常用。
79.BC【解析】B、C和A、D為兩對對比組合。汲取經驗教訓,就是因為事物之間有共性,以此為基礎相互借鑒。
80.ABCD【解析】黨的執(zhí)政地位的長期性,決定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長期性。A、B、C基本含義一致。四項綜合的結論更全面。
五、材料處理題
略。